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李萌,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摔跤教学与训练。
纸质出版日期:2025-08-31
移动端阅览
李萌.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性别差异及优化策略[J]. 体育世界, 2025,(8):153-155.
李萌.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性别差异及优化策略[J]. 体育世界, 2025,(8):153-155. DOI: 10.16730/j.cnki.61-1019/g8.2025.08.044.
DOI:
▲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男女运动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男性运动员在力量、速度上更具优势,女性运动员则在耐力、柔韧性方面表现更佳;心理层面,男性竞争性和自信心更强,女性则在团队协作和情绪调控上更突出。研究认为,资源分配不均和性别刻板印象限制了女性运动员的发展,但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正逐步改善这一现状。基于此,依据生理特点提出差异化训练、建立心理支持与激励机制、平衡资金与设备分配、推动教练团队多元化发展、加强性别平等观念的宣传推广等优化策略,以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孙萍 , 李成梁 . 系统观视域下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培养困境与优化策略 [J ]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24 , 43 ( 2 ): 74 - 81 .
杨国庆 . 中国竞技体育人才精准化培养模式创新的四重逻辑 [J ]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2023 , 47 ( 11 ): 17 - 27 .
刘静轩 , 赵鲁南 . 举国体制到新型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嬗变的历史逻辑与当代转型 [J ]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23 , 46 ( 9 ): 96 - 105 .
谢云 .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 [J ]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 2022 , 37 ( 5 ): 532 - 538+577 .
李建英 , 曲宗湖 . 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 [J ] . 体育科学 , 2005 ( 10 ): 3 - 11 .
董进霞 . 新中国70年国家认同、社会性别与竞技体育互动关系的演变 [J ]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20 , 46 ( 6 ): 7 - 13 .
丁洪江 , 张红学 . 竞技体育视野下的女性性别认同建构 [J ] . 中国体育科技 , 2012 , 48 ( 1 ): 27 - 31 .
扈诗兴 , 巩清波 , 吴宋姣 . 中国竞技体育性别特征研究 [J ] .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 2010 , 25 ( 4 ): 12 - 15 .
0
浏览量
下载量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